冬至期间吃什么?盘点全国各地冬至美食
【简介】:冬至吃什么?在中国最不能缺少的就是食物。
冬至期间吃的东西数不胜数。
我们来看看全国各地冬至都吃什么。
冬至是最早被认定的节气,也是古人最重视的节气。
在古代,冬至作为一个节气和节日,比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、重阳节等更为重要。
唐宋时期,有七夕节。
冬至放假一天,相当于春节,是一年中最“黄金”的两个假期之一。
为什么冬至如此重要?因为冬至是太阳距离我们北半球最远的一天。
古人说冬至是:阴至,阳气开始生,太阳到达南方,白昼短,日影长,故称“冬至”。
冬至”。
人们认为,冬至过后,白昼变长,阳气上升,是一个太阳周期的开始,是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。
《晋书》记载“魏晋之冬至,诸国百官皆贺……其礼次不如正旦”,《清嘉录》又补充“冬至如和新年一样伟大”。
如今,很多地方仍然把冬至作为节日来庆祝。
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。
冬至过后,一年中最冷的天气即将来临。
立冬不算冬天。
只有到了冬至,才感觉到冬天的到来。
不同的节日一般有不同的饮食习俗。
说到食物,它有着悠久的历史。
冬至期间吃什么?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,吃的食物也不同。
为什么吃这些东西是有它的起源的。
北方:饺子和馄饨 在北京,有句谚语叫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。
对于有“不如饺子好吃”习俗的北方人来说,冬至吃饺子、馄饨也是一种常见的习俗。
吃“捏冻耳朵”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。
据说,吃了之后,人们在寒冷的冬天就不会被冻掉耳朵了。
不过,不同地方的人对馄饨有不同的叫法。
广东人称馄饨为“馄饨”,湖北人称“包面”,江西人称“清汤”,四川人称“抄手”。
。
江南:汤圆 民间有“吃汤圆让人老一岁”的说法。
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,尤其流行于江南。
汤圆又叫“汤圆”,冬至吃汤圆又叫“冬至饺子”。
“冬至团”可以用来祭祀祖先,也可以用来与亲友互赠礼物。
以前,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。
家宴上,他们品尝新酿的甜酒、花糕、汤圆,然后用盘中的肉片祭祀祖先。
宁夏:“脑” 银川有冬至这天喝米线汤、吃羊肉米线汤包的习俗。
不过,冬至这天,羊肉面汤不叫羊肉面,而是叫了另一个怪异的名字——“脑”。
五更日,一家之主早早就忙碌起来。
将嵩山紫蘑菇洗净,煮汤。
煮沸后,取出蘑菇。
将羊肉丁放入锅中,翻炒。
味道消失后,将切碎的蘑菇加入到肉丁中。
再炒一下,然后用醋腌制。
这锅汤红的有辣椒,黄的有黄花菜,绿的有蒜苗和香菜,白的有粉丝粉条,黑的有蘑菇木耳。
它有五种颜色:红、黄、绿、白、黑。
香气扑鼻,让人垂涎欲滴。
浙江:荞麦面 在浙江等地每到冬至,全家男女老幼都要聚集在一起,出嫁的女儿也要赶回婆家。
家家户户都会做荞麦面。
习惯上认为冬至吃荞麦可以去除肠胃中的猪毛、鸡毛。
台湾:九层糕 在我国台湾,至今还保留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。
用糯米粉塑造鸡、鸭、龟、猪、牛、羊等象征吉祥、幸福、繁荣、长寿的动物,然后层层放入蒸锅中蒸熟,祭祀祖先,以示不忘初心他们的祖先。
同姓、同宗的人们在冬至或前后约定的日子聚集在祠堂,按年龄顺序一一祭祀祖先,俗称“祭祖”。
仪式结束后,要举行盛大的宴会,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。
福建:滚丸 “冬至霜,月光照;柏叶红,抱团。
”这是一首关于冬至的儿歌。
《八闽通志》载:“早期把糯米做成丸子,这一天早熟,所以推荐给祖先。
”这是民间冬至天黑滚球的习俗,也是冬至早煮“糖球”祭祖的习俗。
晋江神湖、惠安石室香枝、崇武等渔村的妇女制作丸剂,工艺精湛。
他们制丸速度快,质量好,颗粒小如鱼眼珠,令人惊叹。
制作冬节团子的同时,还用饭团制作一些小巧玲珑的瓜果、动物、金元宝银物,象征兴旺、吉祥、富贵,俗称“做鸡、做母鸡、做狗仔”。
贵州: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始于汉代。
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。
他觉得味道特别鲜美,赞不绝口。
从此,民间就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。
民间还有“冬至吃狗肉,来年春天打老虎”的说法。
如今,北方、贵州等地区的人们在冬至这天吃狗肉、羊肉和各种滋补食品,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时期。
中医认为,羊肉、狗肉具有壮阳、补虚的功效。
民间至今仍相信冬至有进补的作用。
海关。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