兄弟们算账了,餐厅的股权结构应该这样设置!
最近有很多新手朋友问我,如果我们和别人合作开一家新餐厅,彼此的责任和权利如何划分。
说得更直白一点,合伙人之间的股权结构应该如何设置? ,有的朋友在网上问我,有的直接来店里亲自询问。
本来我想专门开个班来谈谈这个话题,但由于时间有限,我先在我的日志中简单解释一下。
我多次说过,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失败都是因为合伙人的争吵。
这个问题在餐饮行业尤为严重。
我身边的很多案例都反复证明,合作伙伴问题是餐饮失败的原因。
最大的原因,也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是,合作伙伴之间的问题往往不是出现在餐厅艰难的初期,而是出现在餐厅正式甚至快速发展的阶段。
为什么合作伙伴问题是餐饮失败的最大原因?虽然原因可能有很多,但总结各种原因,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最终还是可以在股权结构上找到:有些人合作开餐馆,他们并不关心股权结构。
开始。
大家好,我,做事的好方法;虽然也有人说“兄弟要算清楚”,但结果如何呢?但仍然是一团糟。
首先,在餐饮合作的股权方面,尽量避免平分。
这是一条禁令。
不管你懂不懂,这条规则无论如何你都必须记住。
为什么?我们也先记住一个结果,即股权均分是创业后期问题的根源。
几乎大多数合伙人在生意做完之后都会出现问题,都是因为一开始的股权平等造成的。
中国人做生意,一开始总是感性大于理性。
无论是两个人还是三个人,大家都习惯性地提出平分股份的想法。
背后有一个心理因素,就是他们不好意思“拿太多”,但实际上从来没有这样做过。
一开始就为接下来的问题埋下了伏笔。
所以朋友们,如果以后遇到某人邀请你一起开餐厅,发起人提出平分股份,说明他资质不合格或者不专业,建议谨慎。
既然我们不想平均分配股份,那么有什么更好的分配方式呢?在讲这个问题之前,我要再次强调一下,餐饮合作伙伴一定要遵循“有用”的原则。
参与创建餐厅或者餐饮品牌的合作伙伴,一定是在后续的实际工作中有用的。
而这种用处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替代的,并不是用金钱就能轻易完成的,比如懂得如何设计菜单。
因此,根据餐饮三要素,食物与口味、经营与管理、营销与宣传三个方面最好各有专人负责。
当然,合伙生意至少要有两人,其中一人是技术精湛的厨师,负责菜品。
一是兼具营销宣传和运营管理。
那么如何更合理地分配股权呢?纯技术合作伙伴的股份一般在10%到20%之间。
他不需要负责管理工作。
他只需要控制餐厅里的菜品味道和厨房里的浪费就可以了。
当然,如果技术负责人也有运营,并且技术合伙人是餐厅促销员的话,那么即使超过50%也是合理的。
除了技术合伙人之外,另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创业发起人,他是项目的中坚力量。
无论他的工作是负责营销宣传、运营管理,还是两者兼而有之,这个人作为企业家的骨干,都必须占有很大的份额,成为大股东。
股份一般在45%至60%之间。
他为什么要占有这么多股份?因为其他人都可以让位,唯独这个大股东不行。
除技术合作伙伴和合作骨干外,剩余股份尚有约20%至30%,保留给运营管理合作伙伴。
为什么这个人的重要性排名第三?因为他在创业初期是可以替代的。
只要前期技术合伙人和骨干一起努力,第三人就可以创业,无需第三人。
那么为什么这个人的股份比技术合伙人还要大呢?因为在创业后期,这个人的作用远远大于技术合伙人。
因此,餐厅的股权结果中,比较合理的比例是15:30:55。
根据这个比率,无论向上还是向下变化都没有关系。
确定了这样的股权结构之后,就意味着持有股份的人越多,你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多,否则你就没有资格获得这么多股份。
明白了这个问题之后,如果你遇到那些什么都不想管,甚至来店里,却想当大股东的人,你就知道该怎么办了。
完毕。
但现实中,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。
一是如果一开始不是三个合伙人,而是只有两个合伙人怎么办?还需要事先约定保留第三人的股份并代表其中一位股东持有,或者分别代表两位股东持有,因为餐厅如果有幸创业,势必会壮大合作团队,引进优秀人才。
合伙人,真正优秀的人才是不能靠薪酬来吸引的。
例如:A和B合作创业,但暂时没有C。
两人约定三人合作三股比例为:55:30:15。
不过,由于现在只有两个人,以后每个人都会由第三个人来持有。
15%,所以股份结果变为:A作为发起人,持有70%的股份,B作为技术人员,持有30%的股份。
然后合同规定,一旦第三方进入,双方必须无条件放弃15%的股份。
分享。
第二种情况是已经平分了,怎么办?这是目前餐饮业面临的问题。
如果合伙人股权平等,出现一些冲突怎么办?有一个办法可以补救,就是在股份之外设立一定数额的管理层股息,一般在15%到25%之间。
这意味着什么?为什么平分股份成为合作经营问题的最大根源?我曾专门写过人们思想上的不平衡:每个人的份额都是一样的,但在餐饮行业,每个人的贡献却不同。
肯定存在有的人付出多、有的人付出少的情况,但是什么情况呢?在最终的收入分配中,如果不以支付的金额作为分配的依据,结果肯定会是矛盾的。
因此,为了解决这种心理失衡带来的合作摩擦,在利润分配给股东之前,应该将一定份额的利润作为分红给实际经营餐厅的人。
也可以算是对自己付出更多的奖励。
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矛盾,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,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逻辑:假设A、B、C、D四个好朋友创业,开了一家热门店。
火锅店,各持股25%。
其中,A、B在店内。
他们每天都在店里忙碌,而丙和丁则很少来店里,负责所谓的客户关系。
假设他们生意顺利,如果一年后,餐厅净利润达到100万,按照股份计算,年底每人将获得25万。
这时候,A和B就会很委屈。
尽管A、B平时都是在店里发工资,但由于处于初创阶段,不可能把工资定得很高。
他们顶多只拿到底薪。
所以,这份工资并不能抵消他们内心的不平衡:为什么每天都这样?我们在店里努力工作,但是到了分钱的时候,却是一模一样的吗?这种平均利益造成的心理失衡,会直接导致伴侣之间产生矛盾,最终分崩离析。
但如果将一定比例的利润作为对店内实际管理团队的奖励呢?比如你还赚100万,按照之前的约定,20%作为店铺管理团队的奖励(假设A、B各拿10万),剩下的80万平分给店铺管理团队。
四个股东,所以每个人都会分20万。
这样的话,A、B将各获得30万的股份分红加上管理分红,而B、D由于平时不管理店铺,年末只享受20万的利润分红。
这种设计可以合理解决合伙人之间因贡献不同而造成的心态失衡。
虽然不如一开始就按照支付的可能性来设计不等分的份额,但至少也算是均分了。
分割股份的有效补充。
创业路上,没有一种股权结构是一劳永逸的,也没有一种股权结构完全不会出问题。
前天,我见到了我们好气嘴律师蔡虹。
从作为律师的专业角度,她表示,合作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合作协议,因为无论合同、合作协议有多么完美,都无法阻挡人们内心的变化。
所以,她原本以为,从法律上来说,你是赚不到我的钱的,呵呵。
当然,她这里举的例子是为了说明:不存在完全没有问题的股权结构,它还是取决于“人”。
那么写这么多有什么意义呢?嘿,只是一个提醒。
虽然没有完美的合作框架和协议,但稍微合理的股权结构可以避免一些低级错误,特别是一开始就有合理的股权结构,合作伙伴达成一致。
这样做,就能让大家专注做事,避免大家专注于尔虞我诈的内耗。
最后还是要提醒朋友们:在创业的路上,最好一开始就设计一个相对合理的持股结果,不然一大群本来很好朋友的朋友就创业了,而且最终赚不到钱,朋友也会反目成仇。
本文作者姜轶(:cdzh56),专栏作家;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和“来源:”;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并不代表赞同或支持观点。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