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我对亲近的人发脾气了怎么办?
我一直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那就是看我和一个人的距离有多近,比如距离越远,我可能越有礼貌,而越近,我就越不礼貌。
或许。
这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。
丑陋的说法是,我把自己的好脾气和好性格给予了与我有正常关系的人,而我却常常对我最亲近的家人表现出坏脾气和坏习惯。
对于这个问题,我已经意识到很多年了,我身边不止一个人向我表达过类似的抱怨。
例如,我的妻子经常抱怨我对别人比对她更有耐心。
当然,不仅仅是她,还有我周围的人。
跟我特别亲近的人都知道,我并不像网上那样“有教养”、“心地善良”。
他们只是从不揭露我。
如果我说我对伴侣脾气不好,我可以辩解说是因为工作,但有时我什至对父母没有耐心。
如果我再解释几句他们还不明白,我可能会发脾气。
我该如何证明它的合理性?我为此无数次自责,心里很不舒服。
无论是父母、妻子、姐姐等亲人,还是二哥、陈师傅、小春等伴侣,每次发脾气都后悔死了。
有几次我什至想去看心理医生,因为我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坏脾气和坏习惯,尤其是当我看到几部在台湾拍摄的有关亲情的短片时。
完全隐藏拍摄,表现亲戚之间不耐烦、脾气暴躁的不适。
我看的时候泪流满面,因为我觉得我比视频里的所有人都极端。
网络上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,那就是我们把最好的给陌生人,把最坏的留给家人和亲人。
很尴尬的是,每次看到这句话,都会很不舒服,就像前面提到的,因为这是我自己的真实写照。
几乎每次发脾气的时候我都会反思:为什么我对客人、朋友可以很有耐心,但对最亲近的人却不能那么有耐心呢?到达?说实话,在昨天之前,我一直找不到一个能让我信服的答案,所以我有点沮丧,又抱有一种庆幸的心态:我可能无法改变这个问题。
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犯这个错误。
我身边的家人,我的伙伴都原谅了我,所以我以后会更加小心。
他们应该永远原谅我,对吗?我真的很努力地抱着这种幸运的心态继续这样下去。
前天下午,威海咨询店长培训班的最后一节课,何老师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分享了“沟通”这个话题。
虽然他的课件主要分享的是餐厅管理层的沟通,但我一边听一边反思,这是我第一次听系统的沟通课程。
平心而论,我的触动很大。
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沟通能力非常好的人。
三姐几年前就曾多次说过这句话,意思是说,只要我真心想说服别人,基本上没有做不到的事。
我问她为什么这么想?她说她潜意识里相信她已经和我在一起十几年了。
当然,这是三姐夸张的说法。
现实中,我经常遇到无法说服的人,但我选择避开,以免浪费时间。
但与我周围的普通人相比,我也认为我的沟通能力非常好。
以前我不懂沟通的理论知识,但我可以有效地沟通。
主要是因为我天生就有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,这就是为什么我很容易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并且你愿意先为别人着想,然后再考虑其他人的想法。
人家的诉求,你可以在此基础上争取自己的诉求。
这样一来,达成共识的概率就大了很多。
结果呢?我只是在何老师的沟通课程中学到了沟通。
其实很多人只是看到别人表达的观点,然后都持有自己的观点,并为这个观点争论不休,但现实呢?任何沟通,除了观点和陈述之外,还涉及视角(其实也有概念,但因为涉及概念,所以问题变得复杂,所以何老师没有提到),而视角是决定问题的最关键因素。
沟通的有效性。
因为今天日记的内容不是关于沟通的,所以关于如何有效沟通以及我对沟通的反思我就不多说了。
对沟通感兴趣的朋友,强烈推荐参加何老师的沟通课。
今晚我主要关注的是我想分享的就是因为这次交流,我昨天和何老师进行了交流。
如果说交流课只是让我感动的话,那么昨天和何老师的谈话则让我彻底反思。
何老师是诸葛亮的崇拜者。
前天下课后,何老师正好有一天空闲,我就带他去了武侯祠。
在武侯祠闲逛时,我就一些话题向他请教。
结果我们无意中提到的一个话题让何老师突然很兴奋,说他曾经写过的一段话其实可以嫁接到传播学课程里。
我赶紧问说了什么?何老师说,世界上没有脾气好坏之分,只是每个人关心的事情不同而已。
我很疑惑,何老师接着解释:脾气不好表面上看是一种情绪的表现,但实际上呢?事实上,这个人把自己的得失看得比别人的得失更重要。
他注重自己的得失,所以一旦出了什么问题,他就很容易表现出坏脾气。
再比如:服务员对顾客发脾气,因为她觉得自己不能受委屈,所以不惜让顾客受苦;服务员对同事发脾气,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得失比团队的团结更重要;为了家人发脾气,是因为在这个人眼里,自己的情绪和心情比家庭的和谐幸福更重要……我一听到这话,赶紧转过头去掩盖,因为我清楚的感觉到我的脸都红了,这是不合理的。
它们是我认为一生都无法改变的坏习惯吗?我立刻想到了自己,想到了旁边最亲近的人。
我的二哥和陈师傅是我的生意伙伴。
我无条件信任他们,珍惜我们之间难得的合作关系;我从心底里爱我的家人。
但现实又如何呢?但我不自觉地却做了相反的事情:在公司开会的时候,我常常因为一个问题与二哥和陈师傅发脾气;当我在家里讨论事情时,有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对我的妻子和妹妹发脾气。
对父母发脾气,用何老师的话说,是因为当大家意见不合时,我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心理和情感上的得失,而忽略了他们的感受。
这让我非常羞愧。
何老师后来把这个话题延伸到了生活和工作的格局上。
我羞愧难当,不好意思告诉何老师这是我最大的问题,然后我强烈建议何老师加上这个观点。
去上沟通课程,告诉更多的人,让更多的人明白:如果你真正爱你的家人,珍惜你的伴侣,就不应该通过关系来接近彼此。
不管你的脾气有多坏,你都不会发脾气。
他们做一些让他们不舒服的事情。
今天早上,离开成都之前,何老师通过网络把这段话发给了我,我保存了。
古有“一字师”。
何老师虽然比我年轻,但这两次讲座他都听过。
与他的接触,尤其是昨天一起参观武侯祠的经历,让我意识到自己最严重问题的成长。
因此,我也决定终生尊他为师,而不仅仅是一家餐厅。
我是一名长期培训知识的老师。
昨天下午我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。
结果,昨晚在天台的樱花园,我又亲眼目睹了另外两个姐妹,即英姐和燕姐,也出现了类似的“问题”。
我们一大桌人,愉快地交流着。
关于餐厅管理的问题,因为颜姐的话,映姐的脸色立刻就冷了下来,而且对颜姐的语气也不对劲。
我以前可能没有多想,但昨晚,我的第一印象是,映禾姐对燕姐太“严厉”了。
当然,燕姐昨晚的日记也专门说明了这个问题。
英姐一边看颜姐的日记一边哭。
她不断后悔,意识到自己当时的态度是错误的。
我在想,莹姐是不是和我一样,也在不知不觉中犯了“远香近臭”的毛病呢?因为我以前也是这样的。
也许因为姐姐说的不对,我就会立刻取笑她。
虽然我可能觉得她说的话不对,对她是好心,但实际的结果却是让姐姐很尴尬。
和不适。
如果是在以前,我可能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,看到这些问题我也会很高兴地去调和。
但是经过昨天和何老师的交流,尤其是今天一整天的深刻反思,我写了这篇文章。
一方面,我找到了自己多年来问题的根源,并决心慢慢改变它们。
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做到“表里如一”:不仅心里珍惜家人和伙伴,更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。
另一方面也算是给其他有类似问题的朋友一个参考。
以前我和别人分享这个问题的时候,很多朋友都感叹自己也有类似的问题,就是对外人比对家人好,对陌生人更友善。
如果熟人脾气好,每个人内心深处可能都会下意识地认为,同样的态度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会得罪别人,但对家人来说绝对不会输,所以才会不择手段,不愿悔改。
现在,我接受并同意何老师的说法。
就“归咎于愧疚”而言,其实是我太自私了,太看重自己心理情感上的得失,而忽略了他们的感受。
我一直说我很爱浩。
夏篆珍惜与二哥、陈师傅的伙伴关系,也热爱家人,但他的实际行动给他们带来的言语和情感上的伤害却比其他人更多。
因此,无论你是与家人还是陌生人在一起,无论你是合作伙伴还是消费者,其实都应该有同样的态度,珍惜和关心他们的感受。
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说,你的妻子、父母、姐姐、二哥和陈师傅虽然可能不会永远失去,但从情感的角度来说,如果因为我的坏脾气而让他们感到不舒服,我怎么忍心它?因为这个问题已经伴随我太多年了,已经成为了真正的慢性病,??所以即使我现在意识到了它的严重性,即使我下定决心要摆脱这个问题,我也不敢说我能做到这一点。
马上很多。
嗯,为了防止自己不去改变,我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来揭露我的这个问题。
希望以后在外部力量的监督下,能够彻底摆脱这个问题。
一个人的道德修养需要一生的修行!本文作者姜轶(:cdzh56),专栏作家;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和“来源:”;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并不代表赞同或支持观点。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