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春花:为什么每个海底捞人都是自我管理者

餐饮经营 2024-01-12
导读陈春花:为什么每个海底捞人都是自我管理者 陈春花 春暖花开 2018年9月29日 经历了24年的坎坷,三次创业失败的张勇,最终带领海底捞上市。 海底捞2017年总营收为106.37亿元,较去年同期的78.08亿元增长36%;净利润11.94亿元,较上年同期的9.78亿元增长22%。 也就是说,海底捞..

陈春花:为什么每个海底捞人都是自我管理者

陈春花:为什么每个海底捞人都是自我管理者 陈春花 春暖花开 2018年9月29日 经历了24年的坎坷,三次创业失败的张勇,最终带领海底捞上市。

海底捞2017年总营收为106.37亿元,较去年同期的78.08亿元增长36%;净利润11.94亿元,较上年同期的9.78亿元增长22%。

也就是说,海底捞成为中国第一家营收突破百亿的国内餐饮企业。

创始人张勇曾表示,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服务,而是人力资源体系,它把员工凝聚在一起,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。

分享一下陈春花老师写的一篇关于海底捞如何“创造人”的文章。

我认为人类行为是思想最好的翻译者。

——乐居海底捞的“变态服务” 到了北京,朋友告诉我一定要尝尝“海底捞”。

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,因为天气太热,我不想吃火锅。

不过在朋友的再三推荐下,我还是选择了海底捞吃饭。

当我到达餐厅时,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。

三伏天,食客竟然排起了长队!海底捞是谁?他有这么能干吗?它靠什么招数赢得京城“见多识广”火锅爱好者的青睐?问问那些三伏天在门外排队的食客,你们为什么喜欢海底捞? “这里的服务很‘变态’,你在这里等人擦鞋、做指甲,还提供水果拼盘和饮料,还可以上网、打扑克、下棋,全免费! ” “这个地方和其他餐厅不一样,相同的是:吃火锅的时候眼镜容易起雾,所以给你丝绒的;长发女生给你猴带套,也是粉色的;你的手机放在上面桌子,吃火锅很容易脏,所以还给了你一个专门的塑料套,用来套手机。

” “第二次去的时候服务员叫了我的名字,第三次去的时候就知道我喜欢吃什么了。

服务员看到我感冒了,就悄悄跑去给我买药。

我感觉自己在家。

” 2006年,百胜中国在海底捞北京牡丹园店举办了年度晚宴,并表示这次晚宴的目的是“参观学习”。

嗯!是世界餐饮巨头,旗下肯德基、必胜客门店遍布全球。

当时,海底捞总共只有20家门店。

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表示:“这就像大象向蚂蚁学习。

第二天,在百胜中国年会上,张勇受邀就“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”发表演讲时,被这些“大象学生”质问了整整三个小时。

1994年,他当时还是四川拖拉机厂的电焊工,张勇在家乡简阳摆了四张桌子,闲暇时卖麻辣烫。

十年来,海底捞已在全国6个省市开设了30多家门店。

(截至2017年底273人)。

张勇成为6000多名员工的董事长。

张勇认为,人是海底捞事业的基石,客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,仅凭流程和制度培训的服务员就可以达到及格的水平。

制度和流程对于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,但同时它们也压制了人性,因为它们忽视了员工最有价值的部分——大脑。

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制度和程序,就相当于只雇用他们的双手。

大脑只在什么情况下工作?有创造力的?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,当人们注意力集中时,大脑的创造力最强。

所以,张勇的基本经营理念是,服务员可以像自己一样用心。

员工如何从海上获利?作为一个家庭?答案很简单:把员工当作家人一样对待。

海底捞员工住在正规住宅,有空调、暖气,免费上网,步行20分钟即可到达工作地点。

不仅如此,海底捞还雇人为员工提供打扫宿舍、更换床单等服务。

海底捞在四川简阳建设海底捞寄宿学校,解决员工子女的教育问题。

海底捞也想到了员工的父母。

优秀员工的部分奖金每月由公司直接寄给公司。

父母在我的家乡。

要让员工的大脑运转起来,除了让他们专注于工作之外,还要赋予他们权利。

200万元以下的财务权给予各级管理人员,海底捞的服务员有放弃点单的权利。

无论出于何种原因,只要员工认为有必要,都可以免费给客人提供一些菜品,甚至免去一顿饭的费用。

聪明的管理者可以让员工的大脑为他们工作,当员工不仅仅是机器时,他就是一名管理者。

按照这个定义,海底捞是一家由6000名管理者组成的公司。

海底捞把培养合格员工的工作称为“造人”。

张勇将造人视为海底捞发展战略的基石。

海底捞对每个店长的评价指标只有两个,一是顾客满意度,二是员工工作积极性。

同时要求每个门店配备110%的实际需求。

员工为拓展提供人才保障。

我不记得来过这家餐厅多少次了。

打动顾客的是海底捞员工的努力,而公司的理念也是通过员工的行为传达出来的,无论是跑着送外卖,还是像表演者一样拉面的员工,还是站在顾客身边服务的员工,你看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,细腻而准确地解决问题。

给顾客的饭菜一定要赏心悦目。

“客户满意”四个字可以清晰地传达出来。

这不是一个口号或一个概念,而是真正的客户体验。

海底捞之所以能够成功达成员工行为共识,就在于依靠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,让员工在行动中渗透和表达公司文化。

每个海底捞员工都是自己的经理。

这些员工所展现的风采,让客户体验到公司的企业文化,形成客户忠诚度,形成员工的行为习惯。

这是核心。

那么如何形成员工的行为习惯呢?这就需要我们借助文化的功能来完成。

文化的根本功能是凝聚功能,简单来说就是达成共识。

很多人认为达成共识非常困难,但我不这么认为。

关键是你是否重视达成共识所必须付出的努力。

达成共识只需要四件事:共同的事情、共同的语言、共同的行动、共同的感受。

常见的东西,无论是服装、工作场所还??是公司标识系统,都应该给员工一个清晰的常见东西的排列。

很多时候人们并不关心这些共性的事情,但正是共性的事情让员工与组织完全一致,比如海底捞为员工安排的住宿等等,会让员工形成共识与公司。

相同的服装、公共办公空间、员工一起吃饭的餐厅等等,包括公司的标志体系、办公设备、工作环境,这些共同的东西会引发共识。

因此,为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共同点,可以让员工和公司更容易达成共识。

我曾经去一家公司做调研,那是一家非常有活力的公司。

在与员工交流时,我问他们在公司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。

不少员工回答说,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公司上班,公司居然给每个新员工都买了一个星巴克马克杯。

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。

有了这样的杯子,他们立刻就爱上了公司,愿意在公司打拼。

小小的杯子却有如此大的凝聚力。

只要你花点功夫,给员工提供一些共同的东西,就会形成共识。

通用语言 众所周知,语言具有特殊的功能。

西方有句谚语说:世界上最短的距离和最远的距离就在舌头上。

这就是语言的效果。

如果能让员工有共同语言,也能让员工无距离地达成共识。

良好的企业文化会让员工不断谈论这样的话题:第一,诚实地了解客户,追求客户至上;第二,不强调职位高低;第三,我们只有伙伴和伙伴;第四,不能不靠制度而靠个人能力来满足客户的需求。

简而言之,企业里要讲的三个关键词是:客户、合作、解决问题。

如果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谈论这三个关键词,那么员工形成的共同语言就能产生以客户为导向的文化和行为习惯,就能形成相互配合、协作的企业文化和行为习惯,从而形成企业的文化和行为习惯。

主动承担责任、积极解决问题的文化和行为习惯。

语言所营造??的氛围必然会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和习惯。

“今天你有什么好主意?你有什么好主意?”在这样的氛围下,只能有一个理念——创新创业!人们会感受到这种冲动。

正是创新创业的共同语言,造就了斯坦福的特色和硅谷的神话。

因此,我一直主张企业应该有自己的歌曲,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要求,引导员工谈论公司内部共同的话题。

拥有相同的语言是形成文化共识的第二部分。

共同举止 典型地利用共同举止来达成共识是在军队中。

任何一个士兵都会要求自己的一切行为都符合要求,无论是走路、吃饭、训练还是睡觉。

这些完全一致的行为训练使军队成为一个强大的组织,所向无敌。

当我们形成企业文化的时候,我们也需要员工有共同的行为。

一般情况下,企业的行为可以分为六类:一是参加会议;二是参加会议。

第二,注重细节;第三,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;第四,聚集在一起讨论危机期间如何应对客户需求。

对策;第五,质量标准;第六,劳资关系。

这些是企业中的日常行为,这些行为的一致性和高标准可以创建一个团结的团队。

行为和行为一致性的培训是达成共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。

只要我们观察军队的训练,我们就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。

共同感受 员工感受是共识中需要关注的第四部分。

海底捞的经验表明,给员工良好的感觉有着非凡的意义。

公司为员工提供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良好服务。

这些措施让员工感受到了特殊的待遇,也因为这种待遇,感受到公司对他们的尊重和珍惜,内心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。

这种感觉一旦成为员工的共识,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。

当一个公司的员工对公司说:“公司对我们很好,我们喜欢这个地方,我们关心公司,因为公司关心我们”,那么公司就在员工中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感情。

海底捞安排专人为员工打扫宿舍、更换床单。

这让员工感受到公司关心员工。

这种感觉造就了员工对顾客的关怀。

以上四个方面是形成员工行为共识的方法。

在中国的企业中,由于不注重共同工作方法的培养,不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,不强调关心事项的共同标准,因此无法形成凝聚力,显得一团糟。

事实上,达成共识并不是太难。

只要利用好工作环境、工作服、工具形成共同事务,利用好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,形成共同行为,利用好公司术语,形成共同语言,利用好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,形成共同行为。

利用公司形象形成共同感情,达成公司共识,展示企业文化。

文化不是口号,而是全体员工的信条和行为准则。

作为行动指南的文化观念必须转化为行动的保障。

“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”,强调结果导向,让文化落到实处。

正如海景花园酒店一样,“文化运作的过程概括为:理念→机制→制度→行为→结果→激励。

坚持五个环节的反复循环。

这五个环节是:识别——理解——渗透——行动-结果。

”这里可以再次明确,企业文化不是“虚拟”的,而是非常“真实”的。

所谓“真实”体现在这四个方面:共同的事物、共同的语言、共同的行为、共同的感情。

这些都是员工可以触摸、看到的真实事物。

只要管理者愿意在这四个方面做出努力,员工和公司之间就能达成共识。
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标签:
剩余:2000